当前位置:敦煌学重要期刊全文数据库 > 文献详情页
作者:牟玉亭
机构:东北大书情报系
中文关键词:
英文关键词:
中文摘要:<正>中国古籍浩如烟海,极为丰富。但“一分真伪,而古书去其半”。(张之洞《?轩语》)这一估计虽不尽确凿,但也并非毫无根据。尤其是我国古代典籍曾经历众多的天灾人祸,失传甚多,难免为后世的有意作伪和失误致伪以空隙。古籍中的真伪难辨,不仅搞乱了历史真相,也给我们科学地利用古籍造成了许多混乱。郭沫若曾指出:“研究中国古代史,大家最感着痛苦的是,仅有的一些材料却都是真伪难分,时代混沌,不能做真正的科学研究的素材。”(《十批判书》)因此,辨别古籍的真伪十分重要。尤其就我国目前古籍辨伪情况看,已辨古籍只有千余部,这与卷帙浩繁的古籍总数相较,可谓微不足道。许多古籍,尚待我们深入研究,加以辨识,以恢复其本来面目。 要辨识伪书,首先的是要了解伪书产生的原因。 伪书产生有其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。从性质上分,又分有意作伪和误断致伪二类。 有意作伪可分以下几种: 一、借古重说 我国古代的知识分子,相当一部分人存在崇古贱今的观念,并且好古成癖。《淮南子:修务训》里说:“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,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、黄帝而后能入说。乱世暗主高远其所以来,因而贵之。为学者蔽干论而尊其所闻,相与
英文摘要:
[中文刊名]: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[出版日期]:1993-08-29 [CN]:22-1024/G2 [ISSN]:1009-1017
下载全文 下载CAJ阅读器